首页 > 穿越 > 穿越甄嬛传 > 

第061章 藏丹津之乱

第061章 藏丹津之乱

  “哦?”

  雍正看着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传务官,“你细细与朕报来,大胆地说,我饶你无罪。”

  传务官这才抬起头,颤微微禀报道,“青海罗卜藏丹津战事已经开始,和谈正式宣告决裂,年将军大军在西风坡吃了个大亏,被火烧去了数万军马,现在不敢冒然进攻,正徐徐推进中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雍正转身看了一眼华妃,她正紧张地盯着那传务官,生怕听到一点什么坏消息来,“这也不算得什么失误,战场失策也是情理之中。回去告诉年羹尧,不必介怀。”

  “是!小臣尚有其他要事禀报!”

  “说。快说。”

  看这架势,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“年将军八百里急报,说……说在青海罗卜藏丹津一役中虽获败迹,但抓捕了其中要员,塔默罕世子,从他的口中,他们已经联合了吐蕃军方,准备双管齐下,前后夹击年将军部,情况属实,万分火急,请皇上急发兵驻防吐蕃,镇压反叛!”

  “什么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?”

  雍正龙颜大怒。

  若不是有战事传务官前来报信,刘杨深居宫中,而且近期为了准备永定门擂台的事情,一直没有时间抽身他顾,想不到竟然发生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,这比历史来得要早些,难道是因为自己的穿越使这个历史发生了扭转吗。

  刘杨接过了圣旨,即日起也算作朝廷官员之中的一员了,只是还有些手续要过罢了。所以他收起圣旨站到了一旁,静静地观察场中变化。

  “再无事禀报的话,你先行退下吧。”

  雍正把那名传务官吩咐到了驿站休息,略微有些着急地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,“诸位爱卿,有何看法,详细奏来。”

  太傅往中间挪了一步,率先说道。

  “青海罗卜藏丹津与吐蕃军联手,互成犄角之势,大势将成,年将军分身乏术,若是整兵逐个击破,只怕首尾不能相顾,若是分兵同时攻击,却不是稳妥之策!情况甚为不妙啊。”

  太傅也是经历过多场战争的人物,当时一下便把千里之外的形势分析清楚来。

  “那年羹尧手下不是兵多将广吗?有什么蒋衡、孙菡这等能谋善策之辈,还有勇冠三军的李川、费广,英勇善战的老将杨烈、坤奎,怎么现在分兵不开了?李卫,你给我说说。”

  李卫,江苏丰县大沙河镇人,康熙捐资员外郎,雍正朝署刑部尚书,授直隶总督。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,历任浙江总督、直隶总督等职。

  李卫年方三十,已经深得雍正重用,也是一名能臣,只见他往中间走了一步,大声说道,“年将军手下多能臣,这是人尽皆知之事,但是,此番藏丹津叛乱非同小可,他们早有预谋,而且多年归于我朝,对我大清兵力分布甚为清楚,这次谋而后动,年将军便处于绝对的被动,能在此番情况下获得两番勾结的情报已经实属不易,看将军如此作为,也是为了稳妥,以保全我军实力。”

  雍正想了一会,点了点头,“好吧,那么,他年羹尧把这个球踢给朕,你们告诉朕,当如何处理?”

  “皇上,这个简单,派人去打就是了。”

  说话的是隆科多。

  “爱卿啊,说得是简单,可是你告诉朕,朕该派谁去呢?兵从何来呢?”

  雍正一看是隆科多,也不便多说什么,只好慢慢地解释着。

  “这……”

  隆科多对打仗也不是什么行家里手,他也知道在这朝中百官还有更多的人,都比他有权利和权威去发表看法,他也只不过抱着抛砖引玉的想法罢了。

  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了。

  “末将愿领五万军前往吐蕃,收服夷蛮,扬我国威!”

  出来说话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,站在百官的中间,看样子官职不大。

  “爱卿拳子赤胆,忠勇可嘉,”雍正褒奖道,随而他担忧地看着那名将军,“只是你要的五万军,但做先锋还没有问题,若是真的前往土蕃开战,只怕是杯水车薪。力难定鼎。”

  那名将军被雍正这一说,再细一想,自觉有些邀功心切,脸红耳赤,不知所以。

  这时候,站他前面的一位武将站了出来,冷哼一声,有些鄙夷刚才那位将军。

  “末将愿提领二十万军马,半年内战必克土蕃。”

  太傅回头看了一眼站出来的将军,问道,“请问苏严将军,二十万军马从何而来?”

  “各州提领,募集新兵,只需十天,训练整编,只需二十日,如此一月足矣。”

  “各州提领,据我所知,之前年羹尧将军为进攻青海番藏丹津,已从剑南、陇右、关内、南诏均有征过兵丁,如今你若再从这几郡征兵丁,怕是难以达到这个数目,如若增加征丁名额,怕是各州劳动力又将太稀薄。

  所以不论提领还是征丁,只怕都难以如将军愿。“太傅淡然说道。

  “这……谢过太傅大人提点。”

  苏严低头退回了他的位置。

  “那么,各位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?”

  雍正心急如焚,大战在即,竟然发现没有兵力了。

  “倘若年羹尧将军能调拨十万军,末将愿誓死保卫我大清国土完事!”

  又一名将军站了出来。

  “李陵将军,你的忠肝义胆自可比日月,但若是年羹尧部能有十万军马让出,自也不必请求朝廷了。”

  当下,嗤嗤声不绝于耳。

  就算年羹尧有十万军马给他,他也不会指挥得动的,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,年羹尧的部将,染上了他的个性,每一个都桀骜不训,从来只听从年羹尧的命令。

 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
  “谁能与朕解忧?朕愿封其为征东将西将军!家财万贯。”

  刘杨想要站出来,却突然想到隆科多重重的阻拦,只怕这次想要建功不是那么容易。

  也罢,适可而止吧,再说自己这次收获已经如此丰盛了。

  若是说到带兵打仗,刘杨却是自信满满,你试想一下,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,哪个对这些兵家典故、孙子兵法、三十六计、各大战役一一了然于心。

  随便一个看过的战争都不比大清那个年代的要差,唯在过之,因为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。

  “太傅大人,此番形式紧急,年羹尧将军战前失利,其功与过,朕战后自会与他清算,但眼前大战在即,朕还指望他能平反萝卜藏丹津。”

  “臣明白!”

  太傅大人略一弯腰,回禀道。

  “你告诉朕,该如何定夺!”

  “回皇上,军情紧急,既然无法从其他州郡调度,那便唯有再次从附近各郡募集,此前是每户四名年轻男子劳动力便募征一名,如今之计,只能将名额改为三名年轻男子劳动力便抽调一名参军。此前被征调过的可免征役。”

  “此为无策之策吧!依太傅看,能募集到多少兵力?”

  “此前年羹尧部,由四调一,便征调了五十万新兵大军,此行三调一,除去之前已经征调过的民家,只怕只能征得十万名新兵了。”

  “依太傅之见,此番土蕃之乱,多少兵力为宜?”

  “兵多少,在于将何用之,但土蕃能调集的兵力号称有三十万之众,我军新军成立,加之长途跋涉,操练尚少。如此对比之下,若是能以三十万军胜之,则为能将矣。”

  太傅无奈地摇摇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他也是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。

  “隆科多大人,你说吧,这兵力不足该如何解决?”

  雍正看着刚才为难刘杨的时候隆科多滔滔不绝,如今有事情就闷不作声,他当然觉得不快,虽然他并不指望隆科多能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,但问一下他也是应该的。

  “回禀皇上,臣并无良策!”

  果然隆科多并没有特别的办法,“但臣总管步兵大司马已经有五年之久,操练得一批精兵良将亦不少于十二万,我认为在这非常时刻,八万兵马已然足矣保卫上京安危!”

  “哦?”

  雍正大喜过望!“爱卿意思是?你手里能抽调出来四万精兵?”

  “臣!愿为皇上分忧!”

  “好,如此十五万兵马有望!”

  雍正赞赏地点点头,转头看向一边尚在沉默之中的的玄清,“十三王爷,你掌管国内司政已久,现今开战,物资供给能否跟上?”

  “回皇上,如今正值秋季,今年粮草丰收,今年除去年羹尧将军及各处兵马供给外,增加百万新兵断无粮草后勤的压力!”

  “十五万兵马有望,谁愿提领这征西将军之职?”

  雍正综合了几位要员的结论,开始作最后的决定。

  兵马已经尽最大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勉强凑齐十五万,也许募集之后会有所偏差,但太傅所言向来所差不大,他也放心。

  粮草无误,十三王子一直就是四爷党的人,他做事情心细胆大,谋定后动,所以他说能供百万大军,应也是八九不离十。

  现在只差一个条件,那便是此次带领出征的元帅到底指定谁为好。

  雍正的话一出,立刻场下的文臣武将蠢蠢欲动,这种机会千载难逢,人人都想要放手一搏!

  “臣愿前往!”

  当下百官之中,人人争先!

  其中以苏严为喊声最坚决者。

  “苏严!朕俗许你重职,你且说下你的军事部署,倘若有理来,那此次征西大将军之职便是你的了!”

  “是!禀皇上,此次臣依旧花一月时间,带领十万新兵,合隆科多大人的四万精兵,前往土蕃前阵,驻扎南诏,汇合年羹尧将军,分头击破两大番邦!”

  苏严也曾跟随年羹尧出征域外,近些年才回京总理让京城附近几个省郡的军事事务,若说出征打仗,他应算是一把好手!

  太傅听到苏严说完,踏前一步。

  雍正端坐在龙椅之上,仔细地听着,太傅在着健时刻,还是能帮到他许多的。

  “启奏皇上,微臣斗胆!举荐新人将军!”

  “哦?有谁能比苏严将军更加适合此次出征?”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